编者按:同上思政大课、寻访红色地标、走访调研、集中学习研讨……我校各二级基层党组织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广泛深入开展,切实引导广大党员、师生接受党史教育和精神洗礼,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学院观看“同上‘新中国史’思政大课”
5月9日,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学院组织入党积极分子观看“同上‘新中国史’思政大课”网络直播,学习新中国奋斗历程,肩负时代使命,弘扬爱国情怀。其他团员青年以不同方式参加直播学习。
此次大课是“同上‘四史’思政大课”的第二讲,三位主讲人围绕“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新中国国家制度建设的历程和伟大成就”三个主题,详细解读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充分展示了三大历史性变化给中国社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来的崭新面貌,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课后,同学们交流了学习心得。20级机一班团支书徐铭泽认为,通过学习,充分了解和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学史力行,勇于拼搏,不断提升爱国、爱党和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与自信。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组织收看“同上‘四史’思政大课”第二讲
5月9日下午,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组织学生会成员观看“新中国史”思政大课直播。
本次大课由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雪超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和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肖存良副教授担任主讲。课程第一阶段从民族独立新形象、国家统一新局面、人民解放新面貌三方面总结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第二阶段阐述了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之处;第三阶段讲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三个时期中国国家制度建设的历程和伟大成就。三位主讲人号召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课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要加强新中国史的学习,不断增强爱国意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勇向前。
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观看“同上‘四史’思政大课”第二讲
5月9日,由教育部社科司和人民网共同组织、全国大学生“同上‘四史’思政大课”系列课程第二讲——“新中国史”开讲。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组织学生会干部集体观看,其他各班级团支部以团课形式组织学生通过手机端观看。
本次大课主讲嘉宾分别是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学超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志丹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肖存良副教授。他们分别以“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新中国国家制度建设的历程和伟大成就”为主题,深入解读新中国史,帮助大家更加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正确把握历史规律,清醒认识中国国情,增强“四个自信”。
课程结束后,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纷纷表示,青年一代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要砥砺前行,用汗水挥洒青春,用拼搏诠释梦想。
化工与材料学院组织参加“同上‘四史’思政大课”活动
5月9日,化工与材料学院组织2021年第一期入党积极分子观看“同上‘四史’思政大课”第二讲。课程围绕新中国各个阶段的历程与成就展开,聚焦“新中国史”,引发学生思考与感悟,
本次思政课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切入点,告诫同学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坚持在实干中学习、在实践中摸索。
大家表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新中国的成就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学习新中国史就是要在实践中守初心,要有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增强使命担当,为新中国建设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光电工程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5月份集中学习研讨
5月13日,光电工程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中学习研讨。院党委书记蒋渭忠主持,中心组全体成员参加学习。
院长潘雪涛以《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题作主旨发言。他指出,要将新发展理念作为指导,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落实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中。要遵循“系统设计”“协同创新”原则,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分别与人才培养的各个条块对接,形成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党委委员芦鹏分享学习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王晓宇交流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的感悟和启示。与会同志分别结合自己分管工作进行了交流讨论。
蒋渭忠总结时强调,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理论学习,付诸实践,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
人文学院走访调研常州科教城、钟楼区荷花池社区
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走深走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办实事的实际行动。5月13日、14日,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吴健带队走访常州科教城和钟楼区荷花池社区,围绕党建共建、社会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工作进行调研及合作洽谈。
吴健从学院发展、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社会服务、毕业生就业需求等方面介绍学院情况,向调研单位提供学院社会服务项目清单,希望通过多方合作交流,增进彼此了解,开展合作共建,深化为地服务,同时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多现实机会。
市科教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四级调研员、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中心主任范军军介绍科教城基本情况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建设方案,希望与该院在就业和创业方面加强协作,助力和推动毕业生就业。市科教城商会秘书长曹争鸣从企业角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表示将大力支持校园专场招聘及毕业生走进企业活动。市科教城党工委副书记芮卫东也给予了热情接待和指导。
荷花池社区党委书记肖建丽介绍社区党建特色——“和谐家园三合一”工作室,以及二十年如一日坚持开展的“党员读书会”“小荷聊民生”等特色品牌活动。她希望与该院开展深入合作,借助该院专业优势,宣传感人至深的社区故事,吸引广大青年学生走进社区、深入实践、接受教育。双方还就相关课题的合作研究进行探讨。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组织观看“同上‘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讲)
5月15日下午,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组织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代表共110余人集中观看“同上‘四史’思政大课”(第三讲)。
课上,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闫方洁教授以“我国为何要走改革开放之路?”为开端,详细阐述改革开放是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对人民群众期盼的深刻体悟。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肖光文副教授重点讲述改革开放之路如何走。他认为,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就是以创新为生命、灵魂和动力源泉,通过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向明教授讲述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和历史启示,伟大意义在于改革开放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注入了勃勃生机,为解决诸多“世界级”难题贡献智慧,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解决中国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等,因此,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课后,大家通过讨论一致认为,改革开放史的课程学习,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历史意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要加强学习,树立创新精神,脚踏实地,勇于进取,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上有所作为。
据悉, 5月9日,该院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和辅导员共100余人集中观看了“同上‘四史’思政大课”(第二讲)同步直播。
学党史缅怀先烈 守初心砥砺前行 外国语学院党委学生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为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5月15日,外国语学院党委学生党支部全体学生党员和发展对象赴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开展党日活动。该院党委书记刘一鸣、副书记俞贤辉、学生党支部书记一同参加活动。
上午,在讲解员引导下,大家先后参观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指挥部下属机构,通过馆内陈列的大量珍贵革命文物和图片史料,深入了解了新四军江南部队在陈毅和粟裕的率领下,深入苏南敌后,开创和发展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战斗历程。大家边聆听讲解边交流体会,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新四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跟党走,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大家还重温了入党誓词。
下午,大家前往七彩曹山,参观牛马塘村。牛马塘村紧盯富民强村的发展目标,听党话、跟党走,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振兴“新样板”。学生党员在这里感受新农村魅力,体悟农村建设的伟大成就,激发不忘初心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努力的斗志。
别开生面的活动让大家身临其境感受百年共产党的艰辛与荣光,加深了学生党员对党史的认识,更好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观看“同上改革开放史思政大课”
5月15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观看 “同上改革开放史思政大课”,这是教育部社科司、人民网联合举办“四史”讲堂的第三讲。“概论”课程组教师到校集中观看学习,其他教师在线观看学习。
课上,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闫方洁教授、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肖光文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向明教授分别以《历史关头的抉择:为何要走改革开放之路》《依靠创新谋发展:改革开放之路如何走》《世界历史的中国答卷: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和历史启示》为题,全面展示改革开放的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阐释“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等重大论断,带给思政课教师以深刻的启迪。
老师们表示,要自觉从改革开放史中汲取奋进力量,砥砺初心使命,坚持改革创新,为建设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努力奋斗。在今后的思政课教学中,要努力建设好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教学体系,坚持立德树人,教育引导大学生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增强大学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据悉,5月9日,该院组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教师集中观看学习“四史”讲堂第二讲“同上新中国史思政大课”。其他教师在线进行观看学习。
又讯 5月1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赴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等地,开展“学习铁军精神 践行使命担当”主题党日活动。
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与党建联盟单位薛家中巷社区党总支、中国银行薛家分行党支部联合开展“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理想信念”主题党日活动的一部分。校党委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熊焱生,副院长夏天静、部分思政课教师党员参加。
在“海军诞生地、水兵母亲城”泰州,大家集体参观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纪念馆从“近代沧桑”“白马建军”“威震海疆”“发展壮大”“鱼水情深”五大主题全面展示人民海军自白马建军至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引导大家从人民海军史中见证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在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大家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学习陈毅、粟裕指挥新四军黄桥战役、成立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等抗战时期的重大事件。
参加活动的青年党员表示,要自觉学习新四军铁军精神,严守铁的纪律,强化铁的担当,立足本职岗位,践行初心使命,以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目标为引领,创造性地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工作,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体系,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好,努力创造新业绩,积极展现新作为,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国际交流学院党总支、机关党委第一党支部赴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缅怀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5月15日,国际交流学院党总支、机关党委第一党支部赴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开展“重温铁军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主题党日活动。
在新四军纪念馆,大家共同瞻仰刻着“东进”二字的新四军战士雕塑和“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重建军部纪念碑”,参观镶嵌“N4A”臂章图案的展览大厅。大量照片、文物史料及铁画、泥塑、油画等文艺作品,生动再现新四军从“进军华中”“重建军部”到“坚持抗战”“反攻作战”的光辉历程,彰显出新四军战士在敌人飞机大炮轰炸下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铁军精神。全体党员还重温了入党誓词。
党员们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党的光辉历史,汲取先烈的信仰力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国际交流学院党总支书记王文琴表示,以现场学习的方式重温党的历史,就是要从中深刻认识党的思想理论的发展历程,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践行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机关党委第一党支部书记刘春节希望全体党员教师通过重温党史,进一步明确“人民教育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从“铁军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切实承担起高校教师的责任担当,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奋斗不息。
活动期间,一行人还赴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南师大盐城实验学校开展优质生源基地建设调研,走访盐城优秀校友,以实际行动切实落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相关二级单位/供图 党委宣传部 周绍萍/整理 王萍霞/审核)







